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发布时间:2013-11-04 浏览:6661 次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记者 张建松)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11月7日从上海启程,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泰山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1日在沪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是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后开展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256人组成,共执行30项科学考察任务、15项后勤保障及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立中国南极泰山站是此次考察的重中之重,将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据介绍,即将新建的泰山站位于我国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今后不仅将成为我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曲探宙表示,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

    自从1984年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来,我国已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三个科学考察站。其中,长城站和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分别位于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和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是南极海拔最高的一座科学考察站。

    在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过程中,“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还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航线为上海港-弗里曼特尔-中山站-罗斯海维多利亚地-乌斯怀亚-长城站-南极半岛附近海域-中山站-弗里曼特尔-上海港。总航程约3.15万公里,时间155天。计划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2014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我国科考队员将再赴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收集陨石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记者 张建松)陨石是揭示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奥秘的一把“金钥匙”,南极陨石正成为南极考察和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在即将开展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科考队员将再赴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收集陨石。

    格罗夫山地区位于东南极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普里兹湾兰伯特裂谷的东岸,北距我国中山站约450公里。该地区为冰原岛群峰,由64座岛峰和大面积的蓝冰区组成,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是南极新发现的一个陨石富集区。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1日在沪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1998年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我国在格罗夫山地区先后开展了5次科学考察,共收集到南极陨石11452块,成为世界上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在即将开展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缪秉魁教授将作为陨石收集项目负责人和现场执行人。缪秉魁对南极陨石长期深入研究,同时还担任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和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此次考察中,他计划在格罗夫山地区完成一个蓝冰区和一个冰碛的陨石收集,同时获取格罗夫山陨石富集的地理和冰川信息。

    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哈丁山,是我国独立提出并获得批准的第一个“南极特别保护区”。保护区长约12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岛链状分布的冰原岛峰,构成了山脊纵谷地貌,保留着冰盖表面升降遗迹,分布着自然界罕见的、极易被破坏的典型冰蚀地貌与风蚀地貌,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又有罕见的荒野价值和美学价值。

    在此次考察中,我国科考队员除收集南极陨石外,还将在格罗夫山地区开展冰雷达探测、天然地震观测、生态环境考察、冰盖进退与古气候事件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同时认真履行“南极特别保护区”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