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船足迹遍布五大洋 创下我国航海史多项新记录

发布时间:2014-03-14 浏览:6680 次

        中国网3月11日讯 雪龙船自1993年服役以来,先后执行了18次南极科学考察和5次北极科学考察。是目前我国极地科考唯一的后勤支撑保障平台,肩负着我国南极二个常年考察站和一个内陆考察站的物资燃料补给和能力建设物资的运输任务;南北两极大洋科学考察考察任务;我国海洋科普宣传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雪龙船执行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和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其中第30次南极考察执行首次环南极科学考察,中国南极泰山站建设、罗斯海维多利亚地新站址勘察、南极半岛南极环境资源综合专项调查。

        雪龙船一直工作在最复杂、最危险的海洋环境中,需要穿越魔鬼西风带、面对林立的冰山和茫茫冰原,最北到达北纬88度26分,最南到达70度21分,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我国航海史多项新的记录;首次从北极东北航道到达大西洋并访问冰岛,从高纬返航回到上海,是我国船舶第一次完成东北航道与高纬航行横穿北冰洋的成功范例。

        雪龙船一般都航行在南北两极大洋的冰区,因破冰能力所限,需要有详细的、高分辨率的冰图来解决复杂冰区的航行难题;极地考察每个航次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三个多月无法补给,新鲜蔬菜和水果缺乏。

        2013年雪龙船因救援被困俄船后,因天气情况突变自身被困并受到冰山威胁,处在比较危险的状态。具体情况是雪龙船在第30次南极考察过程中,完成了中山站第一阶段的任务向罗斯海航行,途中收到澳大利亚RCC(海上应急搜救中心)发来的最高级别的应急求救信号,一艘俄罗斯籍科考船(AKADEMICSHOKALSKIY),在(66-52S144-32E)海域受到浮冰围困,有两座冰山向其逼近,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严重危险,要求南极附近船舶前去救援。雪龙船收到求救信号后火速奔赴出事海域并用直升机成功把被困人员转移到澳大利亚船上,由于期间此海域天气变化,大量浮冰向雪龙船所在区域堆积,雪龙船被大量浮冰所围困,无法靠自身能力冲出冰区,雪龙船处在非常不利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雪龙船的适当机能能力,以避免移动的冰山的挤压。但在这种复杂的高密度、高强度的浮冰区中破冰作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和小心谨慎的破冰方法以保护船舶的轴系和舵机,防止在破冰过程对它们的碰撞而造成的损坏。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中央首长指示精神,服从指挥,落实行动方案,加强科学研判、沉着应对、坚定信心、制定脱困方案,积极开展自救,抓住机遇,科学决断,成功突围。

        2013年雪龙船参与的海洋工作主要有:1、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航行保障任务,四次成功穿越西风带,并首次到达南纬75度7.2分,开创了我国船舶航行最南纬度地区新纪录。

        2、完成了所有的物资卸运上站任务和必需的返回物资运送回国的任务。运送上站物资2000多吨、燃油650吨;运回各种垃圾、科考采装箱等物资 17 驳,含雪地车和卡特车三辆。

        3、取得了极地环境资源专项南极普里兹湾综合科考重大进展。完成了全航程表层海水采集系统的SBE21、万米测深仪、风廓线仪、DGPS等常规走航观测数据收集及极地环境综合专项—普里兹湾调查的P3、P4、P5、P6、P7 五个断面66个站点和总长度为2000公里的地球物理测线调查保障等科考任务。

        4、安全、圆满地完成罗斯海新站选址的后勤保障任务。

        5、顺利完成了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为内陆泰山站的建设和中山度夏科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雪龙船在2013年里,从2013年11月7日离开上海执行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至今,马不停蹄,已连续航行2万余海里,创造了靠港补给、中山、长城、大洋调查多种新纪录,完成了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

        雪龙船圆满地完成了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各项任务及顺利完成了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为了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时刻准备着。

        据介绍,雪龙船在4月10日圆满完成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任务后,立即开始历时170多天的雪龙船恢复性修理改造工程,克服了43天的罕见高温,按时按质完成了旧设备的拆除、新设备的监造、检查、安装、连接、调试、试验、试航、验收等工作。

        在30年不遇的普里兹湾严重冰情的情况下,按时到达中山站,完成了中山站第一、第二次卸货任务,为泰山站的顺利建成及按时撤离中山返航奠定了基础;在时间紧、任务重、救助与被困、脱困的影响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顺利完成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全体船员齐心合力,竭尽所能,全部追回因救助而影响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