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普里兹湾(图)

发布时间:2015-02-04 浏览:6550 次

   自2月1日起,南极地区正式告别两个月的短暂夏季,进入冬季。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当日18时40分(北京时间2月1日20时40分)抵达南极普里兹湾作业区,全面启动在该地区的南大洋科学考察作业。

  该作业站点位于东经83°、南纬63°30′,水深2800多米。18时54分,在大洋队4名考察队员协助下,温盐深仪被(CTD)缓缓放置到海中。一个半小时后,采集到240升海水样品的CTD被回收至“雪龙”船上。
  根据现场实施计划,本次普里兹湾大洋作业将在东经83°上选取3个作业站点采集海水样品。考察队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久新介绍说,此次选择的断面横跨伊丽莎白公主海槽,该海槽位于凯尔盖朗海台南侧,是南极底层水在海盆间输运的重要通道。我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个断面开展过1000米以浅的上层海洋观测,本次考察将在该断面进行全深度的CTD观测,以获得南极底层水性质与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据考察队领队助理、大洋队队长王勇介绍,本次考察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实施以来的第3个南极考察航次。此次普利兹湾及其邻近水域断面考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共设断面11条、预设定点站位121个,其中重点站位60个。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考察作业,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基本信息,为该海区进行环境气候综合评价以及海洋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本次大洋考察的另一重点是计划回收4套潜标观测系统,并视回收情况投放1套~3套潜标观测系统。在回收的4套潜标中,2套是第30次南极考察布放的、2套是第29次南极考察布放的。如果能够成功回收这些潜标,将获得一年四季的连续观测数据和样品,以弥补目前南大洋现场考察仅限于夏季开展的不足。
  进入冬季的南极地区,平均每5天将经历一次气旋天气过程。根据气象预报,自2日凌晨起,“雪龙”船所在作业区海域会受到一个绕极气旋影响,届时将有7级~8级的大风,并伴有雨雪天气,极区作业船舶及考察设备也会受到海冰影响。考察队已做好各项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和考察设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