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极考察队成功布放3套锚系潜标

发布时间:2015-03-04 浏览:6849 次

    当地时间3月2日20时54分(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54分),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8°31′、东经79°30′,位于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前缘西侧的麦肯齐湾内,成功布放一套锚系潜标,这是本次南极考察布放的第3套锚系潜标。


    20时36分,在水手长吴林指挥下,十余名考察队员将锚系放下,并将潜标搭载的传感设备及浮球组放入海中。20时54分,起重机将重达近1吨的锚锭沉入海中,潜标布放成功。考察队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久新介绍说,此次潜标布放的位置是埃默里冰架下海洋出流的主要地方,在冬季也存在风生冰间湖。该潜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过程,在200米~500米之间安装了温度和盐度传感器,以观测冰架出流水和冰间湖内水体的季节变化过程。
  
    由于冰架前缘冰山、浮冰较多,给潜标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威胁。“为避免冰山损害潜标,这套潜标在300米处安装有破断器。如果潜标上部被冰山挂住,破断器将断裂,以保护潜标下部设备的安全。”史久新说,“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冰架前缘海域布放潜标,如能够成功回收,将获得冰架下海洋出流水周年观测数据,对研究冰架与海洋相关作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2月26日和27日,考察队还分别布放了两套锚锭潜标。26日布放的潜标主要由数个温度盐度采集器和浮球组等设备组成,主要对该区域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进行长期观测,以分析普里兹湾深层水的交换是否对湾西侧底层水的形成具有贡献。另一套潜标搭载了沉积物捕获器,所获得的为期一年的沉降颗粒物通量数据,可用于发展极区海洋重要界面碳通量观测与估算技术,验收并量化有机碳生产、输出及再循环效率,从而为评估南大洋碳循环变化对中、低纬度碳循环和全球CO收支平衡的影响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