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科考队大洋队在此全面展开多学科海洋环境综合考察,因受气旋活动影响,考察分为两个阶段,前后共计9天时间,完成了59个重点站位的调查和取样,超额完成既定任务,这是近年来我国在该海域调查站位最多、范围跨度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海洋考察。
1月5日,“雪龙”号时隔两年再次到达长城站,为其补给物资。由于水深条件,雪龙号无法直接抵达长城站码头,必须通过吃水较浅的小艇拉着驳船来回运送物资。科考队员不分昼夜,卸货作业持续了4天时间。在长城站期间,科考队还前往长城站附近的韩国考察站世宗王站进行友好访问。从长城站出发,雪龙号继续在南极半岛附近海域进行大洋考察作业。
雪龙号平稳穿过西风带,到达南美洲大陆的东岸,经过麦哲伦海峡,于1月16日抵达智利的蓬塔港。这是雪龙号时隔16年后再次到访智利的蓬塔港,进行物资补给。智方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南极科考队的到来,智利官员和市民代表等登上雪龙号参观。
蓬塔是部分科考队员此行的终点,也是部分新队员的起点。已经结束科考任务的11名第31次南极科考中山站越冬队员,和18名第32次南极科考大洋队队员,从这里下船,乘坐飞机回国。并有14名科考队员,从这里上船,执行下一航段的科考任务。
送别完队友,雪龙再踏征程,离开蓬塔,往南再次穿越德雷克海峡。这是本航次第3次穿越西风带,此次碰到了较大的风浪,雪龙号仍然安全穿越,到达南极半岛西侧、别林斯高晋海外沿,继续开始环绕南极大陆航行。
南极海底岩芯保存了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的地质历史信息,是研究区域沉积环境,揭示古海洋、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变的重要介质。这是我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所获数据将弥补该区域研究的空白。
穿过阿蒙森海,雪龙号进入南极大陆外侧两大海湾之一的罗斯海。今年罗斯海的海冰情况很好,雪龙号一路向南,于2月6日径直航行到了罗斯海内的麦克默多湾,停泊在南纬77度47分、东经166度16分的海域,到达本航次最南点,也创造了中国船舶到达地球最南纬度的新记录。
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是地球上船舶所能到达的最南部海域,是历史上人类通过船舶抵达南极大陆、前往南极点的传统航路。这里沿岸有埃里伯斯火山、墨尔本火山等多座著名火山,冰雪覆盖,山海相映,是南极最美丽的海湾之一。
在这美丽的风光中,科考队度过了猴年春节。船上搭载的81名科考队员和船员,成为春节期间位于地球最南边、也是最东边的一群中国人。包饺子,贴春联,“雪龙年夜饭”,“雪龙春晚”……在遥远地球的另一端,雪龙号的春节格外特别,也格外有意义。
春节期间,科考工作仍继续进行。2月8日,大年初一,科考队员从雪龙号乘直升机登上罗斯海的难言岛,进行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新站优化选址作业。科考队员搭设了一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以了解难言岛长时间跨度的气候和环境情况。在之前测量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勘察范围,并根据已有测绘数据,进行精确现场比对。此外,还对难言岛典型区域的岩石进行了采样。
2月9日至13日,随着雪龙号在罗斯海沿着既定测线的匀速航行,科考队在罗斯海的维多利亚地盆地海域进行地球物理作业,成功采集到了720公里测线的重力、磁力和反射地震等数据。这是近年来我国在罗斯海地区获得数据量最大的一次地球物理考察,将为中国科学家研究西南极裂谷发育的历史和过程提供坚实的数据资料。
在罗斯海期间,科考队还先后访问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和韩国的张保皋站。从罗斯海出发,雪龙号继续向西,于2月18日经过位于迪蒙·迪维尔海的南磁极(东经137°20′南纬64°35′,2010年)附近海域。
将澳方的392吨物资卸运到凯西站,并将其部分站区物资装运上船,运回澳大利亚。卸货作业持续了2天时间,这是中澳两国南极科考合作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科考队组织了队员分批到凯西站参观访问,凯西站进行了热情接待。
2月23日,当雪龙号从凯西站启程继续向西时,一种即将回家的感觉在科考队员们心中升起——下一站,就是中山站了。那里有分别两个多月的两支内陆队和中山站的队友们,团聚的时刻即将到来。
“广播,广播!雪龙船现在进入东五区,使用中山站时间,船时19:00,船时19:00。”2月26日20时,船上响起熟悉的拨钟广播。这是雪龙号环绕南极大陆航行的最后一次拨钟。至此,我们跨越了地球上所有的经度,经过了世界上所有的时区。此刻,我们再次与中山站同时!
“看到了六角楼啦!”2月27日傍晚,雪龙号驾驶台上,队员们纷纷朝着中山站方向眺望。此刻,明媚的阳光洒在美丽的普里兹湾,环绕南极大陆一圈的雪龙号又回来了。
出发时这里1米多厚的陆缘冰,已成为碧蓝的海面,只有那几座巨型冰山,仍然搁浅在岸边。冰山后头,远远可以望见熟悉的中山站建筑。甲板上,队员们激动地拍照、录像,互相谈笑,或者在这中山站信号覆盖的地方,等不及拨通手机,向亲戚朋友遥报平安……
中山你好!别来无恙!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南极报道
编辑:王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