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白国龙、伍岳)记者23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年来我国南极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南极科研领域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从1999年的19篇上升到2016年的157篇,目前位居全球前10位。
自1984年派出首次南极考察队以来,中国已初步建立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基本稳定的科研队伍,组建涵盖南极海洋、测绘遥感、大气化学等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先后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南极冰川学、空间科学、生物生态、气候变化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据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林山青副局长介绍,在空间科学观测与研究领域,中国利用南极中山站特殊地理位置,建立极区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系统,并纳入“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利用观测数据对极隙区电离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极区等离子体云块的完整演化过程。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共回收陨石12017块,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为我国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30多年来,我国南极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在一些领域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系统性不够,甚至有些领域仍是空白。我国南极研究的成果发表量居世界前10位,但前10位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比如排名第一的国家可以达到1000至2000篇。
秦为稼认为,这一方面跟各国开展南极的时间长短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对南极考察的投入支持有关。因此,国家对南极考察的技术装备和科研条件的支持投入非常重要。
“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工作,到目前为止,南极仍是人类研究最匮乏的地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科学家愿意继续为人类认识、保护和开发利用南极做自己的贡献。”秦为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