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极地科学研究、技术保障、社科研究工作者参与对外合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极地对外合作渠道,推动切实有效的对外合作项目的开展,极地办2010、2011、2012、2013和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审批等环节,为符合条件的对外合作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在2016年度继续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3月18日,搭载着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驶向澳大利亚锚地。当日,已在印度洋航行近两周的“雪龙”号成功经受了西风带的考验,顺利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弗里曼特尔进行短暂的休整。“雪龙”号已完成全部预定南极夏季科考计划,预计将于4月上旬返回上海。
3月10日,“雪龙”号穿越南纬59.6度的浮冰区。当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号正式驶离南极圈,挺进西风带。“雪龙”号于2014年11月底抵达南极进行科考作业,并于今年3月5日启程返航回国
从“雪龙”号甲板上看到的极光(3月7日摄)。 3月7日,正在南极普利兹湾航行的“雪龙”号巧遇极光。绚丽的极光与月光、星光及“雪龙”号灯光交相辉映,景色如梦似幻。
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8°31′、东经79°30′,位于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前缘西侧的麦肯齐湾内,成功布放一套锚系潜标,这是本次南极考察布放的第3套锚系潜标。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授予国际台代号。
“雪龙”号是在2014年12月12日完成第一次卸货后驶离中山站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先前往罗斯海进行新建站勘探,之后于2015年1月中旬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补给物资,再前往中山站附近,赴普利兹湾开展在该地区的首阶段科考作业,随后返回中山站进行第二次卸货。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1月底在南极内陆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成功钻取了172米的深冰芯,这标志着中国从2009年开始筹备的极地深冰芯项目已进入正式钻取阶段。
随着一列雪地车队威风凛凛地驶入中山站站区,去年12月中旬赴南极内陆昆仑站执行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内陆队终于返回中山站大本营,历时共54天。
2月1日起,南极地区正式告别两个月的短暂夏季,进入冬季。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当日18时40分(北京时间2月1日20时40分)抵达南极普里兹湾作业区,全面启动在该地区的南大洋科学考察作业
经过20多天的紧张作业,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已圆满完成中国南极昆仑站各项科考和工程建设工作,于当地时间23日踏上返回中山站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