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上午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扬帆启航,“雪龙”号将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并将首次试航西北航道。“在长达83天的考察期间,科考队将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中国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20日,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号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
7月13日报道,近日,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冰山之一从南极洲西部的拉森C冰架上脱离。这座冰山总面积达5800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美国整个特拉华州,也相当于伦敦面积的4倍。其断裂将对海上交通造成不便,构成安全隐患。
记者11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气所预测,今年北极海冰最小覆盖范围约为410万平方公里,有可能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东北航道可以通航。
7月6日,“雪龙”船完成为期2个月的检修工作,缓缓驶离码头开始试航,计划历时9天,航程2000余海里,进行船舶航行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的动态试验。本次试航也是对即将执行北极科考任务的一次演练。
6月23日9时,南极长城站电力班班长郑敏巡查时发现,发电楼西侧的一根管道正在冒热气、漏热水。深冬季节,上下水管网、采暖管网的正常运行是考察站队员顺利越冬的关键。经过检查,发现采暖主管道爆裂了,钢管锈蚀严重,管壁几乎腐蚀透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7日下午在大连国宾馆同来华出席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芬兰总理西比莱举行会谈。李克强强调,中方欢迎芬方担任2017年-2019年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愿以此为契机,加强两国在北极理事会框架下交流合作。
6月21日是南半球的冬至,也是南极的仲冬节。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致电慰问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中山站全体越冬队员,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和全局广大职工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6月21日,北半球的夏至之日,也是南极洲最重大的节日——仲冬节。过了这一天,南极的极夜渐渐消失。仲冬节预示着南极洲一年中最黑暗、最难熬的时期将要过去,光明就在眼前了。目前,我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9名越冬科考队员正在中山站坚守。
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极为特殊,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南极考察活动环境影响评估管理规定》,对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南极活动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海洋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1日通过了由我国牵头,并与澳大利亚、智利、美国等国联合提交的工作文件和决议案,将在南极倡导“绿色考察”。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我国首次承办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也是我国第一次在这两个会议上牵头联合多个成员国提出决议案,大大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南极国际治理的意愿和能力,突出了我国对南极条约体系作出的贡献。
5月25日,在国家海洋局领导和相关国家驻华使节的共同见证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挪威、智利和阿根廷有关部门分别签署了极地领域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随后,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副局长林山青与签约国驻华使节,以及参加第40届南极协商会议的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各成员国南极局长进行了会见。